您的位置: 首页 > 科普园地

小心豆制品?其实

作者:Admin 日期:2021-02-12 点击:1928

大豆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蛋白质来源,可以安全地每周食用几次,还能提供健康益处——尤其是用它来代替红肉和加工肉制品。

在中国,豆制品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。在很长的时间里,大豆甚至是许多中国人优质蛋白的主要来源。后来,随着人们对“植物基产品”的追崇,大豆也走向了世界,被作为了一种更为健康的蛋白质来源。

timg.jpg

不过,对豆制品的“质疑”也一直都有。比如最近有一篇《小心豆制品!他不光没你想象的那么健康,还可能让你大脑受损》的文章,用似是而非、刻意挑选的“科学证据”对豆制品爱好者们进行了恐吓。

1、关于美国“大豆蛋白健康声称”的争议

1999年,美国FDA基于当时的科学证据,通过了一项关于大豆蛋白的“健康声称”,具体内容是:“每天食用25克大豆蛋白,作为低饱和脂肪低胆固醇的饮食的组成部分,可以减少心脏病的风险”。

后来,关于这个问题有了更多的科学论文发表。其中很多论文显示,大豆蛋白对于降低心脏病风险似乎没啥帮助。所以,有研究者对于这条健康声称提出了质疑和挑战。在2017年,美国FDA发布了一项打算取消这条健康声称的公告,征求公众反馈。在征求意见时间截止之后,又进行了一次延期,直到2018年3月底。

那篇《小心豆制品……》的文中所说的“2017年10月30日,FDA收回了一项1999年发布的食品健康声明授权”,其实只是“发布征求意见”。实际上,在征求反馈结束之后,一直到现在FDA也并没有发布“取消”这条健康声称的正式通告。在FDA的健康声称列表中,关于大豆蛋白与心脏病关系的这条依然还在。

2、关于大豆异黄酮

大豆产品中有大豆异黄酮,它具有微弱的雌激素活性,被称为“植物雌激素”。

人体内雌激素水平与许多生理机能有关,“补充雌激素”是医学上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案,但雌激素过多同样也会带来一些健康问题。

所以,豆制品中的“植物雌激素”对于健康有什么样的影响就备受关注。传统上认为,补充大豆异黄酮可以预防乳腺癌,而东亚女性的乳腺癌发生率较低,似乎支持这种说法,所以市场上出现了“大豆异黄酮补充剂”。不过有一些研究显示,服用大豆异黄酮补充剂并没有显示出这样的效果,甚至可能有相反的风险。

植物雌激素对体内雌激素的水平具有“双向调节”的作用——当人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低,也就意味着有许多“富余”的雌激素受体,大豆异黄酮与之结合,也就能聊胜于无地提高一点雌激素水平;如果体内的雌激素过多,那么大豆异黄酮抢占了一些雌激素受体,就让真正的雌激素没有受体可用,也就降低了雌激素水平。

这种“维持雌激素水平稳定”的调节作用,不仅对于女性有利,对于男性也是有好处的。

豆制品中的大豆异黄酮含量有限,跟通过“大豆异黄酮补充剂”大量摄入并不相同。从现实的角度出发,不建议服用大豆异黄酮补充剂,但豆制品中的异黄酮并不值得纠结。

3、关于豆制品的那些“危害”

在那篇《小心豆制品……》的文章中,作者提到FDA打算健康声称的时候说“因为之后的大量科学研究,表明豆制品有益健康的说法证据不足。而能确定的是,大量的豆制品对某些人某些时候有害。”

实际上,“健康声称”的授予与否,考量的是“该食品与特定健康功效”的关系是否有充分的科学证据。而“是否充分”,是科学家们对海量科学研究结果的总结判断,具有一定的主观性——这也就是健康声称会产生“争议”的根本原因。

是否有“充分证据”支持大豆蛋白与心脏病的关系,跟豆制品的营养价值完全是两码事——不能降低心脏病的风险,并不影响一种食物的营养价值。这一点,跟“大量的豆制品有害”就更是毫无关系。

那篇文中介绍了一些流行病学调查,显示“中年时期大量食用豆制品和老年以后大脑萎缩,认知下降有密切的联系”。虽然作者在后面也轻描淡写地“提醒”读者“相关并不代表因果”,但前面言之凿凿地说“总结一下,好处一个没落实,和坏处相关的倒是确认了”,然后又简单明确地加粗强调“中年吃豆腐过多的人,老年大脑出问题的风险大增”——这样的话术,也就是有选择性地突出“部分信息”来吓唬公众了。

关于豆制品对健康影响的研究很多,并不是那篇文章所说的“好处一个没落实,和坏处相关的倒是确认了”。关于豆制品对健康的影响,哈佛大学医学院网站上有一段总结非常准确:

关于大豆的研究似乎得出了互相冲突的结论,但这主要是由于在如何研究大豆上相差很大。最近的人群研究结果显示,大豆对各种健康状况有着有益或者中性的影响。大豆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蛋白质来源,可以安全地每周食用几次,还能提供健康益处——尤其是用它来代替红肉和加工肉制品。

分享到:

上一条:肾病患者不可食用豆制品?不但能吃,而且提倡吃

下一条:每周吃次豆腐,心脏病风险降18%